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鲍聪颖)4月27日下午,人行营业管理部举行202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地区存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
(资料图)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5584.9亿元
一季度,人行营业管理部用好用足多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北京地区信贷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5584.9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66.5亿元,为支持首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人行营业管理部调查统计处处长周丹表示,从借款主体来看,企(事)业单位是一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5365.3亿元,同比多增565.3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6.1%。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3535.3亿元,同比多增2364.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0.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2个百分点,增速创2019 年以来新高。表明市场主体的预期有所好转,信心有所恢复。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周丹称。
数据显示,3月末北京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56.1%,比上年末高7.6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要高41.5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937.9亿元,同比多增541.5亿元。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2%,比上年末高3.6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122.1亿元,同比多增58.5亿元。
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加快。3月末,服务业(不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6.5%,比上年末高2.5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1541.4亿元,同比多增578.4亿元。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呈上升态势。3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5.4%,比上年末高9.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279亿元,同比多增527亿元。
加大对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周丹介绍,人行营业管理部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36.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9%,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1.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为119.7万户,同比增长26.9%,比年初增加6万户。
北京地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与此同时,北京地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9%,比上年同期低33个基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2%,比上年同期低67个基点,创统计以来新低。
此外,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地区存款也保持较快增长。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存款4902.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1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3029.8亿元,同比多增472.3亿元。
周丹介绍,人行营业管理部通过科技赋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依托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引导商业银行主动对接企业37万次,覆盖重点领域企业22.7万户,实现融资落地1280亿元。运用征信系统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难题,探索利用金融数据和政务数据帮助银行多维度判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程度,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自2022年3月北京市数字人民币全域试点以来,人行营业管理部指导辖内运营机构聚焦普惠民生、支农支小等主题,在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小额高频场景开展各类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191次,累计投入8783万元,促消费效果显著,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