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面复苏,各地一把手掀起考察调研热潮,纷纷跨省跨市交流学习。有些地方一把手更是争分夺秒,三天跑三城,奋力抢抓先机。
【资料图】
其中有一个城市也很忙,不过却是忙着接待考察团。
自去年年中开始,浙江宁波已经连续接待成都、杭州、郑州、澳门等考察团。再往前,甚至连深圳南山区都专门组团到宁波学习。
一般考察调研,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但深圳、杭州和成都的发达程度,放在全国都是前列,现在怎么还出现了反向调研。
宁波,为什么值得学习?
01
一把手扎堆考察
如果仔细观察,最近去宁波考察的团队几乎全是当地一把手带队,而且目的非常明确。
2023年5月6日至7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带领郑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学习考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郑州与宁波一样,同样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样在探索改革创新和产业优化。此次,郑州一行关键是要学习宁波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022年7月18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曾率领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考察学习。作为浙江的“双子星”城市,杭州和宁波被定位为打造杭甬双城经济圈格局,关系紧密。
杭州考察学习,一是为了对接落实“双城记”工作,二是学习宁波恒抓制造业发展的定力和成效以及“港通天下”的开放格局和胸襟。
而就在杭州考察队到来的前十天,成都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刚率党政代表团前往宁波市完成调研。
相比于郑州和杭州,成都团队此次学习考察的一个关键词,是科技创新,重点是学习宁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不难发现,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是其他地方考察学习宁波出现最多的字眼。作为长三角第五城,宁波凭什么能够成为发达地区学习的典范?
这背后主要还是宁波这几年的发展实在太亮眼了。
2012年至2022年,宁波GDP从0.69万亿飙升至1.57万亿,十年间GDP增量高达8800亿元,稳坐浙江第二城。其中宁波于2018年GDP首次破万亿,成为我国第11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正向中国第十城发起冲击,并晋级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
此外,宁波还是我国第一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万余家。
而且,宁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82家,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国家级重点“小巨人”66家,同样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是我国“冠军之城”。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宁波以83家排名全国第一,连续5年保持第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工信部分“四个梯度”对中小企业予以分层培育:中小企业—>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也就是说,单项冠军企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它的最大属性就是把某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甚至是业界的全球第一,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那么,这些在特定领域“王者”般存在的宁波企业究竟有多牛呢?
比如,全球每3部安卓手机,就有1部的光学镜头来自舜宇光学;
全球高精度机床用来制造精密模具和精密零部件所用的切割丝,40%来自博德高科。切割丝很细,细到直径仅0.015毫米,一旦断货,这些机床都将停工;
全球90%以上的缝纫机整机厂,都在用徳鹰精密机械的旋梭。
另外,很多长期被国外控制的卡脖子领域和关键环节,都有宁波企业的身影。
芯片制造要用到超高纯金属材料和溅射靶材,中国一直依赖进口,破局者是江丰电子;
神舟十二号飞船深空探测装备的关键系统,用了伏尔肯研制的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及部件;
2021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用了永新光学研发的我国首台微重力太空显微实验仪,永新光学还承担了嫦娥二、三、四号星载光学镜头的制造;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两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用了信远工业公司制造的柔性石墨复合密封圈;
中国的深海油气勘测,用了东方电缆研制的大长度海洋脐带缆;
华龙一号等第三代大型核电站,用了中国最大的静密封制造厂商天生密封件公司制造的反应堆主密封环;
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用了路宝科技研制的桥梁伸缩装置……
从日用品到航天探测器,到处都有宁波冠军企业的身影。可以说,世界制造离不开中国,中国制造离不开宁波。
02
宁波做对了什么?
而宁波制造大放异彩的背后,主要做对了这几件事:
一是,坚持制造业筑底。
从历史来看,宁波本地一直都有浓厚的经商环境氛围和传统。远的不说,从近代的“五口通商”以来,宁波就是中国民族制造业的摇篮。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家轧花厂、第一家日化厂……
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宁波又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数不清的民营企业,在几十年的沉淀积累中从小作坊成为了隐形冠军,也勾勒出了如今宁波“冠军之城”的轮廓。
2004年,宁波就对全市的制造业企业摸过底。在差不多20年前,这些企业中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一的就有100多家。
宁波企业家喜欢专注做细分领域,他们的观念是不做大市场的第一,要做小市场的唯一,比如压铸模具、轴承、轮毂、汽车橡胶配件等等,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但要做到极致,需要几十年的专注研究。
2021年的数据显示,宁波单项冠军及培育企业从事主营产品的时间平均为19年。
其中,10-20年的企业数为181家,占比为47.14%;20-30年的企业数为99家,占比为25.78%;超过40年的企业有4家,其中有2家企业从事主营产品年份已超过50年。
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上的密封圈来自宁波信远,中国核电站反应堆的密封技术来自宁波天生密封件公司,都是30年如一日钻研一项技术。
如果没有宁波企业家的工匠精神,产品不可能用在大国重器上。绝大部分宁波企业家都有超强定力,不碰房地产、不炒股,几十年就干一件事。
与这些企业家一样,宁波这座城市也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
即使在过去大多数城市“降二升三”的大潮中,宁波坚持制造业筑底,第二产业占比几乎未发生波动,一直与第三产业分庭抗礼。
相比之下,杭州2010年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跌破50%,到2020年掉到了29.9%。
而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制造强国,各省市纷纷重塑制造业,加速“脱虚向实”步伐,这或许也是杭州向宁波取经的原因之一吧。
二是,宁波政府与企业良好关系,厚植了民营企业发展沃土。
宁波政府与企业之间,构建的是一种“有事真帮忙,没事不打扰”的良性互动。当地企业家把这样的“体感”概括为三句顺口溜:“有事共患难,没事不争利;有事解决问题,没事不放空炮;有事上门服务,没事不来打扰。”
简言之,就是“真懂企业真有为”。
2022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宁波在营商环境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
不仅如此,宁波市政府对单项冠军企业的培养高度重视。
宁波市经信局有专精特新企业典型案例分析,每个企业的核心产品、主要优势、创新之处、面临的困难和建议等信息,都被清晰明白地梳理出来。
这些数据资料,都会在企业被纳入培养名单后,用来专门帮助他们尽快发展,达到冠军企业要求而提供服务帮助的指南。
而且,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宁波对单项冠军的企业和产品,奖励是最高的。
宁波对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培育企业,分别奖励500万元和300万元;对市级单项冠军,奖励200万元;而以对企业扶持力度著称的深圳,对单项冠军企业最高奖励也才300万元。
最后,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宁波制造业发展增添了一把旺火。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宁波在长三角的重要性仅次于上海,底气就是宁波的港口优势。
宁波港,是世界第一大港。2013年宁波港的吞吐量就超过了上海,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2022年,宁波港更是以12.6亿吨的吞吐量,连续14年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背靠国内制造业最发达地区之一——长三角,宁波制造业企业发展顺风顺水。
况且,近两年,宁波还迎来巨大的战略机遇。
根据《上海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到2035年,宁波将与苏州一起,成为上海的“左膀右臂”。规划还指出,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契机,在国家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争取更多资源,加速前沿科学创新源在上海、苏州、宁波的集聚。
这意味着,随着更多优质资源注入,宁波有望拉高发展“上限”——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聚集一批高素质人才、持续加强基础科研能力。
同时,以上海、杭州、宁波三市为轴心的杭州湾将成为“中国第二个大湾区”,是长三角谋划世界级大湾区经济的重大部署。
而去年,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超级工程相继纳入国家规划,让杭州湾从“C型”转变为“O型”,直接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空距离。
宁波,踩中时代风口。
03
宁波模式
人口聚集是产业发展的结果。
随着经济实力提升以及产业快速发展,宁波常住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间,宁波常住人口共增加157.7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约16万人。在最有希望冲刺下一个千万人口城市中,宁波的人口增长最为可观。
虽然,合肥表面上看起来,过去十年共增加206万人口,但如果扣除兼并巢湖市的近百万人口,实际增加的人口只有100万上下。
因此,争夺下一个千万人口城市,宁波箭在弦上。
不过,宁波也并不是高枕无忧。近两年,宁波经济有踩刹车的迹象。
2022年宁波GDP增速3.5%,增幅仅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2023年1季度GDP增速4.5%,与全国大盘持平。而往前数十年,宁波经济增速都保持在7%以上,2021年更是高达8.2%。
宁波若要重振发展势头,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必须进一步盘活经济要素。
而招商引资成为宁波今年“拼经济”的第一个突破口。
在宁波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3年九方面重点经济工作,抓项目、抓投资被排在首位。大招商、招大商,成为宁波开年以来的热词。
但无论是对标苏州、深圳等传统外资高地,抑或相较合肥、常州等新兴“风投之城”,宁波乃至浙江在招商引资上仍有不少方面需要追赶。在这方面,建议宁波可以:
向合肥学习“以投带引”模式——以合肥“豪赌”京东方为例,合肥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循环型政府招商引资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引领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带动形成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向深圳学习“抄底纾困”模式——以深圳国资委战略投资荣耀为例,专家指出,经济调整期,很多陷入困境的企业,产业和市场前景都很好,国资看准后及时出手,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发展和助企纾困的双重效果。“纾困”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土企业,还有全国各地好的标的企业。
向常州学习中长期产业布局意识——以常州从洛阳“抄底”中航锂电(现为“中创新航”)为例,文中指出,招商就要围绕城市已有的支柱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发力,缺少什么招什么,下定决心,狠抓有核心技术的链主企业,尤其是产业需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一旦抓牢,便不遗余力,陪着企业共成长,实现共赢。
目前,宁波已经有这样的意向了。
一个例子是去年9月,作为宁波市国资委旗下国有独资企业,宁波通商集团以10.85亿元的交易价格,间接受让宁波精达29.44%股权,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
据了解,宁波精达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已入选省级制造业“隐形冠军”。这家公司最早从事的是换热器设备领域,深度绑定格力、美的、大金等知名企业,2000年进入压力机设备行业,2012年起切入汽车换热器的制造,如今正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一现象级风口。
未来,在合肥模式、深圳模式之后,或许能够看到更多的“宁波模式”。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宁波市数控机床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3】《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水平白皮书》,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招商,要向先进地区学什么》 浙江在线
【2】《宁波“扫地僧”,为中国制造扫出了怎样一条路?》秦朔朋友圈
【3】《为什么是宁波?》正解局